2017年上半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2017年上半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
——2017年7月31日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胡振军
?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报告全市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坚持“红色引领、旅游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围绕“五个走在前列”的总要求,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全力打造经典景区、品质城区、活力园区、美丽乡村,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2017年上半年,全市GDP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451元、13189元,同比增长7.7%、8.6%;财政总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2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9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农业增加值2.28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41亿元,同比增长32.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3:56.5 :37.2,二、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93.7%;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85.98亿元,同比增长27.5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26亿元,占GDP比重达35%。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市早稻播种面积为6万亩,出栏生猪18万头,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78%。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新增土地流转0.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增家庭农场4家。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35.5亿元,销售收入35.1亿元,分别增长12%、11%。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2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利润46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为12%、12%、8%。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韶山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16.58%。新兴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汽车产业完成产值2.84亿元,完成目标71%;装备制造逐步回暖,完成产值15.08亿元,完成目标37.7%。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以三旺实业、长盛科技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实现出口创汇6734万美元,完成计划42%。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共申报专利37件,授权专利23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24件,居全省县市前列。远东钢模水沟电缆槽台车、四棱数控3500卧式5轴数控纤维缠绕机、华进科技钢管焊缝智能修磨机器人、新韶光航空工业润滑油加热器、恒升机械石墨烯/碳纳米管提纯装备等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加强。万元GDP能耗下降至0.49吨标煤,较去年同期下降2%,超额完成全面小康指标,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商贸服务业进一步繁荣。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01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29.7%。服务业新业态发展迅速,市乡村三级电商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共新增电商应用企业22家,实现网络零售额1.88亿元,同比增长31.6%。新天时代商业街、东升广场等商业中心相继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商业网点布局,促进了城区繁荣。旅游业持续发展,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方位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提升,来韶游客达1020万人次,同比增长12.7%。
(三)项目及投资工作顺利推进
通过强化调度协调,落实责任制,健全督促考评机制,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及投资工作保持较好态势。全市97个重点项目,其中实施类项目69个、预备类项目15个、储备类项目13个,共完成投资24.47亿元,共开工项目42个,开工率60.8%。其中纳入湘潭市重点的26个项目,完成投资20.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48.97%。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13个纳入湘潭考核的重大前期项目前期节点77个,已有8个项目完成审批立项,共完成前期节点36个,节点完成率46.8%。项目监管和稽查工作全面加强,国省投资项目投资效益良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部门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资融资来势看好,上半年共计争取国省湘潭市预算内资金3.9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4.38亿元专项基金已通过国家有关银行审查。企业债券发行推进顺利,韶山高新区标准厂房10亿元企业债券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城发集团15亿元企业债券申报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全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签约项目35个,签约金额84.45亿元,共引进外资5500万美元,其中旅发集团与上海景域集团签订了总投资2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信产业基金达成总投资30亿元的合作意向。
(四)改革全面深化
统筹推进7大类85项改革任务。一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取消报建阶段技术审查类审批事项,落实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和“多规合一”改革。二是深入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高新区管理体制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三是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创业投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试行PPP投融资模式,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有效破解融资难题。四是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审核合一”,推进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全市1457家企业实现“五证合一”的达1205家,远高于全省、湘潭市平均水平。五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统筹推进产权制度、交通运输体制、价格机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令停产整顿企业7家、关停3家,商品房销售达到6.6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4亿元。六是进一步正税清费,强化收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为企业减免租金及税费100余万元,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七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及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和稳控工作,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五)文明素质大幅提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通过“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道德讲堂的宣讲教育,文明公约的规范约束,市民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旅游秩序、交通秩序、拆违控违等专项治理,城区景区形象明显提升。坚持深入开展机关干部文明劝导活动、党员志愿者进社区报到服务活动、“阳光5号”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类文明创建主题活动,文明创建氛围日益浓厚,文明理念、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坚持以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以点带面,农村风貌不断改善。
(六)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美丽乡村全域推进。高标准完成第一批18户示范户的设计及施工,启动了第二批200户改造。四个乡镇“美丽乡村”视线工程、庭院工程已全面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着手招投标工作,下半年全面实施。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全面实施精准脱贫行动,大力推进群众增收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兜底保障工程、基础扶贫工程等“四大工程”,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脱贫奔小康”活动、“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活动、“岗位技能送上门,就业服务下基层”活动、“大手拉小手,爱心促成长”活动、“送医送药送健康,百场义诊进乡村”等“五大活动”,实现了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金融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强,农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多家银行对15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参评,995户获得有效授信,授信金额4122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429万元,其中贫困户直接贷款45.2万元,“分贷统还”发放贷款1383.8万元。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银田污水处理厂、小区雨污分流管网、乡镇垃圾中转站、黑臭水体整治、城市内涝防治等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95.1%。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推进,有效控制了城乡环境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限塑”、“禁烧”工作强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进一步推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达85%。民生社会保障提档升级。新增城镇劳动力401人,其中失业再就业人员178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4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3人,购买公益性岗位600 个,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9%以下,全市“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动态清零。低保由去年360元/月/人提高到460元/月/人,五保提高到600元/月/人,城乡医疗救助300人,累计救助资金24万元。全市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了药品加成,全市建立健康档案109535份,建档率91.2%;全市共计新出生人口859人,政策外出生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9.77%,远高于湘潭下达的目标。实施了大坪学校、韶山乡学校合格学校建设,加快了偏远乡镇教师、医生周转宿舍建设,启动了中医综合大楼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足球场等文体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免费电影工程,继续推行少儿艺术免费培训、图书馆免费开放和送文艺下基层等活动,城乡文化日益活跃。
二、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一方面,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发展低迷,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重大项目推进较困难,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实体经济方面,招商难、融资难、用工难、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明显,投资后续乏力,信心不足。不少企业如天盛机械、口口香等开工不足,产值、税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另有部分企业如颐通物流、东泰翔峰、正威科技、新湘液等出现经营困难,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服务业发展方面,传统支柱产业旅游业主要还是观光游,有助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体验游、休闲游、生态游等还在策划包装前期准备,服务业低端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问题仍然存在。项目建设方面,前期工作任务重,征地拆迁阻力大,资金筹措难,影响了全市重点项目的推进。同时财政收入增长不能满足刚性支出与发展投入需求的局面难以有效扭转。
另一方面,尽管当前经济工作面临很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新政的作用下,2017年,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同时,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湖南省“四化两型”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改革的全面深化,也给我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打算
下半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把握好发展主动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发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着力发挥市场作用,有效管控风险,提升开放水平,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新兴部门与传统部门融合,促进生产率持续回升,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一)全面深化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对外开放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简政放权,完善“三清单一目录”,创新投融资模式,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健全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推进创业投资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深化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特许经营。同时,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做活传统产业,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及上市融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推进韶峰景区、纪念园景区、故居张旭冲提质改造,推进最忆韶山冲文旅综合体、平里村风俗民宿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大型特色商贸中心、商业街区建设,培育特色购物网点,扶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业等新业态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和油菜等特色种植业,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建设一批星级农家乐和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三)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以全市69个实施类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强化督促协调,落实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考核奖惩,形成“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浓厚氛围,确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准确把握国省政策方向、扶持重点,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论证工作,策划、包装、储备一批辐射广、拉动强的重大项目,积极与国省衔接,争取支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妥善处理好征拆安置问题,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落实民间投资有关促进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项目建设,支持城发集团、高新投等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
(四)进一步改善民生。针对6月份连续强降雨造成的巨大损失,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夯实扶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城乡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着力培育和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示范线、示范片。着力加强基层文化、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服务体系及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医综合大楼、未成年保护救助中心、公共田径及足球场、合格学校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解决好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居民就业、就医、就学、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