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首页 · 走进韶山 · 历史文化 · 详细内容

历代文人赞韶山

来源:韶山史志办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04-10 09:59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湘之西有韶山。山峻以复,泉洁以长;茂林修竹,云气往来。中可烟火百家,田畴沃壤。循流而下,至铁陂,两山相峙若门。

然毛氏聚族于此,传十数世,风俗醇厚,储蓄殷饶。古传桃源莫过焉。若使在中原贵游之地,其不入道子之画,柳州之记乎?

何韶山一区,有似乎脱颖者,为之卜筑也?

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望,使人与地俱传。

 

(清乾隆二年《韶山毛氏族谱·一修序》作者戴炯,举人)

 

韶山,最初只是一座山的名称,并非一个行政区域。《读史•方舆纪要》八十《长沙府•湘乡县》中载:

 

韶山,县南四十里,西有三峰;其山绵亘百余里,湘潭、湘乡、宁乡诸山皆其麓也。

 

这是《辞源》的转述,言简而意赅:不过,它是站在湘乡县的角度来记述韶山的。

风水行家们,历来认为,韶山其脉,乃是由南岳衡山而来,“千里来龙,此处结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我们从《湖南地形图》上,也的确能理出南岳衡山到韶山的一条隐隐约约的线。

南岳衡山,巍然拱起,巨大的身躯,虎踞龙盘,眈眈所视,在遥远的北方,于是高度骤降,急往北奔,每到风景秀绝处,便郁成一个大结,此结一解,依然北行,至湘乡西界,已是100公里,突然高耸,而成其第七十一峰——韶峰,正是:

 

从来仙境称韶峰,

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

此是湘南第一龙!

 

韶峰,即韶山之峰,为方圆数百里最高、最奇、最险的一座山峰。它如同擎天之柱,直插苍穹,又似巨鲸泅海,喷起水柱万丈。

早在宋、元时代,即有人登山临水,并给后人留下了优美的诗篇,同治刊《湘乡县志》载:

 

韶山,在治西北四十里(四都),鸭桥水出焉。山绵亘百余里,湘潭、宁乡诸水皆出其麓。

 

周行子《韶山》诗:

潇湘云水梦中来,

犹记蓬莱进酒杯。

歌罢远游人不见,

玉箫吹月过东台。

昔年辛苦读丹经,

梦里瑶台月自明。

玉洞桃花今寂寞,

凤音亭下竹风生。

 

(玉洞桃花:云源村玉竹洞出口沿溪十里桃花)

 

陈邦光《韶山》诗:

 

女郎遗迹寄山隈,

灵凤亲传玉札催。

彩翮已随仙驭去,

危亭今向绀园开。

天长望阔云踪远,

林密阴清竹影筛。

坐览行吟难尽兴,

日斜归去首频回。

 

邑人易祖槐,庭有《韶山》诗:

 

步履来山顶,孤筇破晓烟。

峰高青碍目,树远翠迷天。

采凤台犹在,丹炉火未燃。

神仙虽怪诞,千载到今传。

 

这里的“四都”,即湘乡县凤音乡四都,“凤音”之名,即缘于“韶乐声声,引凤来仪”。此处乃是湘乡与湘潭相邻处,而“韶山”其山,乃由湘乡四都,湘潭七都所共有,因此,它正处在这两县的交界线上。故此,两县的人们,都将“韶山”当作是本县的山而载入县志。

韶山群山之中,秀美的风景点颇多——湘乡一边,有悬钟石,黄竹岐,鲤鱼峰(又称鲤鱼寨)……湘潭一边,有滴水洞、登龙台(东台),桃花洞、抱子石、八仙吹箫……最有魅力的当推韶山八景:

 

韶峰耸翠,仙女茅庵;

胭脂古井,塔岭晴霞;

凤仪亭址,顿石成门;

石壁流泉,石屋清风。

 

比较起来,韶山及周围群山,大部分地域在湘潭县地,加以经大学者王闿运先生的生花妙笔的描绘。“湘潭韶山”扬名远近了:

西北山之首曰韶山。西界湘乡,东为书堂山。云湖水出焉,东南流七十里入于涟。其中多竹、兰、石炭。

旧云:韶氏三女山居学道,凤衔天书至而仙去。山上有凤音亭,其阴有东台、桃花洞。

其下则书堂山,与长沙山同名。临湘欧阳信本所居疑此,亦率更别业也。

云湖水出山下,而东流,过连益桥。桥东山行可十里,为罗仙寨;东北则宁乡之地——宁乡,故益阳所分,“连”则连道,桥盖汉县之疆,取二县为名也。

云湖水又东,稍南流,经高桥,有小水出铁石坳,经矮桥而入云湖水——“高”、“矮”相对而名矣。又东南得天子岭水,韶山因虞巡得名,故此名天子。

自岭东北,皆宁乡地,靳水东流而入于湘。岭南则云湖入涟。二水之间,山冈起伏,形家以为县脉所行也。

云湖水又东南,得梅湖水,又南得仙女山水,下为小韶山,与韶山相望。云献参差.翠微双秀,其地皆在湘乡。下四都别有仙女山,旧图谓之仙女峰,非此山也。

山水东流,百三十余里,至下云桥,得灵神寨水;北有上云桥,跨云湖水。或又皆为“营”字,云前代团练屯营之地。

灵神寨水东七、八里,经清溪寺,又得一水,交流东注,至石坝桥南而入云湖水。

南流东折,经狮子山,上有石盆,夏旱不竭;洞多蛰燕,因谓之燕子洞。水屈东南,得球山水.山形正圆,西连狮子山,水出永义亭,经翟家山,为白玉泉。今县无翟姓,或改为“侧”。

又南得岩鹰坝水而届银田寺……

自此通舟,拨船转运,送租贩米,日夜往来。云湖船有三步():银田、灵宫及桥上也。舟载十斛,才用一人榜之,不须帆楫,惟持一篙,无阻风波,刻期而赴。或霜清春丽,命舫独游,亦临泛之别趣矣。

……

 

王闿运(18331916),又名开运,字纫秋,又呼之壬秋。中国近代大儒,古文经学家、方志家、诗人。他壮岁奔走大江南北,与清廷重臣肃顺过从密切,又曾为曾国藩门下贵宾,晚年回乡,修志吟诗。

先生的家就在距韶山冲40多里的七里铺(距韶山银田则仅20多里)——韶山冲为七都七甲,七里铺为七都十甲。祖宗世居其地的王闿运,对韶山一带山水自然是非常熟悉的。

王闿运因为修了名志《湘潭县志》而享誉方志界,殊不知,也正是因为他亲历韶山,以与《水经注》类似的笔调描绘了韶山,才使该志熠熠生辉。

王闿运赖有其对韶山一带的细致观察,才写出如此纯朴秀美的文字,韶山,也因有这位大学者,在毛泽东诞生前四年——光绪十五年(1889),就开始引起了一些文人学者的注意。

当然,真正了解韶山的,还是韶山当地的人们。

清乾隆二年(1737),毛氏家族第一次修族谱,其主持人毛尔达邀请附近湘乡籍的“布衣”周定宁,一同游历韶山冲,写下《韶山记》: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祖西华,面南岳,《盘古舆图》按:轸宿在玉衡;天文昭曜,其辰在已,星在荧惑,五行在丙,天市在西垣,次舍在鹑尾,细度在轸十六度也。

介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潆洄地涌,水飞雪浪之花;笼嵌天开,山横玉枕之案。绵亘百余里,蜿蜒来八面之龙。

山苍莽,际无隆。狞幸致南巡之大舜;凤音亭,丹凤含书;胭脂井,紫龙吐沫。

上麓天马凌空,岱上灵鱼不老。褒忠,贞女来朝,相随鹏山白鹤;茄护。石人抱子,引将东骛凤凰。

乌台石岔,草衣崖畔,湘西狮子,石羊入山。

左湘潭,右湘乡。风云际会,前金后紫,龙王雨露同沾。登望而咫尺星沙,转盼而韶山罗列。

青草湾,金鸡观,秀丽花园;铁陂塘,枫梓山,恢宏乌石。平地斑竹,竹山青葱四季。南岸创石,石洞雄壮。

长天,黄田,白田,月城,山之保障;黑泥,花桥,桃树,山之前朝。

钓水洞,鲤鱼寨,鱼龙变化;青山寨,文林寨,虎豹风生。太乙观,中夜燃藜;白莲庵,四时玉藕。韶峰庵,仙女庵,列三女仙之金像;团山寺,清溪寺,绘诸菩萨之仪容。

九天韶乐,时来迭奏罗音;三邑叟童,日每瞻依圣境。

果然特地乾坤,信道崭新日月。不仙不道,眉山、盘谷风规;产乐产花,桃洞、天台号象。皓月是长明公不老,白云乃不速客频来。绘动风常清,山麓松垂露,轻洗妖氛。

……

惟阅此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四时之景,恒周一道,同风永远,乃述题数语,聊缀七言:

绕岫岚光凝欲滴,

长风轻袅云烟侧。

山涵五月六月寒,

地拥千山万山碧。

 

《韶山记》是一篇骈赋,虽然这种早在隋唐已渐失去生命力的文体,多少限制了周定宁的思路,但此赋乃是历史上全面、细致、准确地从风景的角度描绘韶山冲的第一篇文章。

在周定宁的笔下,韶山的位置,来龙去脉无不备述;山形山势,跌宕生姿;神话传说,信手拈来;风景点,动人处概而括之。比如茄护山(即石人抱子,在滴水洞),狮子山,石羊,花园冲,铁陂塘,枫梓山,南岸,石洞冲,太乙观,白莲庵,韶峰庵,仙女庵,桃洞,天台……均是人们今天到韶山犹能见到,或有遗迹可寻的胜境。

虽然自古以来,常有文人墨客翰墨淋漓于韶山风景,但数千年里,韶山在人文领域一直默默无闻,“韶山”,并没有真正走出韶山——韶山之为普天之下瞩目,则是在毛泽东诞生以后。

这位中国巨人自韶山脱颖而出,后文将详述。这里,我们只想指出一点——毛泽东,也曾以散文笔调描绘他的故乡。

19166月下旬,毛泽东闻母病,心急如焚,急欲回韶山探母时,却又逢天不作美,阴雨绵绵.更可恶者,南北军阀混战,兵士充塞于途。但他归心似箭,于26日清晨急忙自长沙赶至湘潭,然后步行往韶山。

到韶山境内时,天气放晴,他喜不自禁,他觉得他母亲—— 慈祥的文氏似乎就在他面前了,他放眼望去: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口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风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

 

这是毛泽东到达银田寺——韶山的东大门,他提笔在黄昏的微光中,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上写的,让他也来分享游子归家的这一份快乐。

这成了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篇写景散文。

1959625,毛泽东又回到阔别32年的家,他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登上父母的葬地,站在溪上小桥,看着巍巍韶峰,尽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他浸泡在滴水洞内那一汪碧清的灵泉里,洗卸他数十年的戎马风尘,看山,味水,思人——晚间,他睡不着觉,秉笔写下了这样一首咏故乡的诗: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潇湘云水梦中来

周行子

潇湘云水梦中来,犹记蓬莱进酒杯。

歌罢远游人不见,玉箫吹月过东台。

 

凤音亭下竹风生

周行子

昔年辛苦读丹经,梦里瑶台月自明。

玉洞桃花今寂寞,凤音亭下竹风生。

 

女郎遗迹寄山隈

陈邦光

女郎遗迹寄山隈,灵凤亲传玉札来。

彩翮已随仙驭云,危亭今向绀园开。

天长望阔云踪远,林密阴清竹影筛。

坐览行吟难尽兴,日斜归去首频回。

 

 

登韶山绝顶诗

杨芳

高秋选胜策枯藤,穿破云峰最上层,

仙几才宽四五尺,游人恰坐两三朋。

果传野栗输云枣,石叠花纹笑绵绫。

偶向岩端长啸罢,鸾音响落是孙登。

 

凤音亭遗址

杨大鼎

吹箫夜月过东台,凤去云封土一堆。

寂寞寒林烟细细,颓垣碎瓦护青苔。

 

韶 山 诗

易祖槐

步屐来山顶,孤筇破晚烟。

峰高青碍月,树远翠迷天。

彩凤台犹在,丹炉火未然。

神仙虽怪诞,千载到今传。

 

绕岫岚光凝欲滴

周定宁

绕岫岚光凝欲滴,长风轻袅云烟侧,

山涵五月六月寒,地拥千山万山碧。

 

从来仙境称韶峰

周定宁

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第一仑。

 

游韶山赠隐者何本泉诗

王文清

名缰利锁总虚花,风度如君别一家。

境辟南山真面目,人同东郭老烟霞。

林间草长千年药,石上泉烹八饼茶。

京洛缁尘休累我,游仙共泛武陵槎。

 

一钩流水一拳山

韶山主人

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

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耸峙舒塘泼翠鲜

毛恩习

耸峙舒塘泼翠鲜,一峰如断一峰连。

初登滴洞疑无路,忽转龙头另有天。

 

 

 

 

浪淘沙 韶山八景

韶山主人

韶峰耸翠

峭壁插霄间,扑压群山,箭韶流响白云关,绝顶才宽三五尺,秀挹天颜。  仙女云尘寰,石上苔斑,风梳雨沐绿云鬟,万古头颅新色相,月挂金环。

 

凤仪亭址

乐奏九成期,瑞应于斯,亭空凤去几多时,破瓦颓垣天爱惜,烟幕云帷。  远翥欲何之,琴瑟维持,高冈又长绿桐枝,圣德巍巍天地永,正好来仪。

 

仙女茅庵

山深别有天,草木皆仙,茅庵丹灶筑当年,道成女子今何在?一座金莲。  晨钟暮鼓边,惊醒尘缘,高僧无事抱云眠,何必普陀观自在?面壁依然。

 

胭脂古井

仙迹寄高冈,古井流香,胭脂笑问为谁妆,色即是空空即色,春雨斜阳。  一派玉琼浆,寒碧冰芒,无纤尘染影岚光,参透神仙中妇艳,红粉何妨?

 

石屋清风

砖瓦莫为功,栋宇凌空,神工鬼斧石琼宫,九转丹成仙去后,剩得清风。  云雾卷帘栊,彩挂晴虹,月明灯火澈宵红,金屋几多沉草径,笑倒仙翁。

 

顿石成门

门户别开奇,两石为之,一关不许野云驰,春色满林关不住,摇曳生姿。  雨过碧玻璃,雾锁烟司,闲花野鸟各支持,若得当年由也宿,夫复何疑。

 

石壁流泉

素练影空悬,瀑布飞泉,佛幡高挂五云边,半点红尘飞不到,石上因缘。  撑起半边天,清洁澄鲜,水晶帘卷万家烟,说与王维难着笔,此景才仙。

 

塔岭晴霞

峰峦泼翠鲜,岭断云连,横中一塔插空天,晴光暮气霞烘里,玉烛摇烟。  风雨自年年,破补苔钱,春风无主鹤高眠,好欲招来询甲子,沧海桑田。

 

韶山主人

亭亭特立势凌霄,万石清风万古涛。

沾得圣朝新雨露,怕人问说六朝豪。

 

 

韶山主人

飞来此地几经秋,舵卷帆收也去不?

料得苔钱难满载,一船消尽古今愁。

 

韶山主人

问篁何事异寻常,志欲圆兮行欲方。

耻与闲花争色相,留真面目寄仙乡。

 

韶山主人

白石嶙嶙一派泉,空山涵印月中天。

红尘不许丝毫染,流向人间洗劫缘。

 

 

韶山主人

韶峰撑起半边天,一峰如断一峰连;

廉贞竹祖钟灵秀,抽颖横飞塔岭烟。

矗起太乙燃藜杖,纵横呵护拥蝉联;

连排十八芙蓉幕,卷帘钩角月灯悬。

盘旋楠木峰头落,珍珠一绺蛛丝穿;

别开生面张堂局,寝庙于斯亿万年。

四围罗列千宫仗,一水回环玉带缠;

湖堤南岸重关锁,虎踞龙盘气灏然。

馨香俎豆河山寿,人物风土三代前;

食德服畴先泽厚,家有藏书郭有田。

 

19561127,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来到韶山,他饱览韶山之神奇,山水之秀丽,显得格外兴奋,把满腔喜悦泼洒在毛泽东故居的留言簿上:“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廿十七日参观韶山毛主席故乡,满足了多年的愿望,十分高兴,永志不忘”。12月,在广州作《由北京到广州》诗一首,诗中对韶山更是一往情深,其中写道:

韶山冲里览风物,蔼蔼青松赤壤嵌。

清水池塘傍茅舍,鸢飞鱼跃竹万竿。

农村潜力最伟大,中国革命属发端。

湘赣两省典型多,星火燎原豹一斑。

 

19593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偕夫人何莲芝和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来到韶山,董老题写四言诗:

山不在高,有宝则名。

水在不深,蕴珠则澄。

岑同苔异,人杰地灵。

鱼之尼山,粤之翠亨。

以拟韶山,差可比伦。

董老离开韶山意犹未尽,在湘潭又补写了一首诗:

门外双塘贮白水,宅旁层岭植青松。

风和日丽春游快,土壁茅檐剑气冲。

 

1963325,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元帅来到韶山参观,激动不已,挥笔写了一首七绝:

六亿同胞呼万寿,

五洲志士称导师。

欲溯河源到星宿,

韶山风物耐人思。

 

19631112,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来到韶山,情意绵绵,文思泉涌,填写《满江红》一首:

久慕韶山,喜今日能谐素愿。车行处,田园蔬菜,青青一片。时而纷飞公路净,湘江横跨长桥现。自长沙仅费二时余,真方便。

群山顶,绿化遍;新松意,乐尧甸。桃花源有自湘潭输电。地上乐园天下是,人民公社乾坤变。齐颂歌,领袖万斯年,东风健。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www.2233b.com或其工作机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或由其他机构提供,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的内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积极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