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韶山市委书记杨广:用全新的理念建设新韶山
人民网记者:今天,我们“红色之旅”采访团来到韶山,对韶山市市委书记杨广进行专访。杨书记您好,请您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杨 广:各位网友好,我代表毛主席家乡的人民向大家祝福,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
人民网记者:谢谢杨书记。十六大以来,韶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和新亮点?
杨 广:党的十六大以来,韶山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持续、快速的发展。我们根据韶山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旅游立市、工业强市、生态靓市”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实施“一号工程”和“五个示范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富民强市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和谐稳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人民网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具体表现?
杨 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稳步提速。去年我市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快县第三名,今年的目标是第二名,从目前的情况看完全可以实现。预计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以达到17.46亿元,比2002年增长114%。也就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经过五年时间,我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多,五年平均增长16.4%;今年财政收入可以实现1.2亿元,比2002年增长2.7倍。所以这个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可以说是超常规发展。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71%。
第二个表现是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旅游是韶山的品牌,我们围绕“一号工程”,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经典品牌。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秩序进一步好转,旅游的容纳能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助推了韶山红色旅游的持续升温。我们预计今年来韶游客将达到320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52亿元,也就是比2002年增长73%。
第三个表现是社会和谐明显进步。韶山社会是非常和谐平稳的。韶山市连续四年获得了“湖南省社会治安模范市”的称号,是湖南省首批平安县。韶山连续8年是“湖南省计划生育模范市”。而且韶山继2002年以后于去年再次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如今的韶山,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第四个表现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韶山人民是非常幸福的。韶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底达到5802元,在全省居于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00多元,可以讲,韶山人民“住上了小楼房,喝上了干净水,踏上了水泥路”。韶山人民无论是就业,还是就医,或者是小孩读书,在全省来讲都处于先进水平。所以韶山人民生活的质量、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第五个表现是党的建设充满活力。韶山是伟人故里、革命摇篮,所以(对)党的建设我们一直不断加强、改进和改善,使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加强,领导班子都坚强有力,能够驾驭好韶山,(使韶山呈现出)大好局面。所以我们现在党政机关的作风、干部队伍的实绩、党政干群关系都是非常好的。党的建设为韶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人民网记者:刚才您提到党的建设带动了经济发展。您刚才提到了“旅游立市、工业强市、生态靓市”的发展战略,那么韶山呈现现在这样的和谐局面,您能为我们解读一下什么叫“旅游立市、工业强市、生态靓市”吗?
杨 广:好的。发展思路是根据韶山实际确定的。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思路是对头的。我们讲“旅游立市”,因为对于韶山而言,旅游是立市之本,富民之道。韶山是毛主席家乡。韶山目前拥有滴水洞、故居、韶峰、清溪4大景区,82个景点,所以韶山发展的优势在旅游。旅游被作为韶山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去年来韶游客达到31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4.8亿元。近几年来,我们用“大韶山、大景区、大旅游”的概念来谋划旅游产业的发展,抓住国家红色旅游规划实施带来的机遇,重点突出“领袖故里,革命摇篮”主题,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第一品牌”。在旅游这一块,我们重点是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的管理和服务以及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我们的思路是“依托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生态游、度假游”,把韶山的旅游发展成集瞻仰、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预计今年旅游带来的收入将达到7亿多元。旅游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在提升,对富民强市起了很大的拉动作用。
我们讲的“工业强市”:在解放初期,“一五”期间,国家支持韶山布了一些工业项目,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韶山发展的潜力在工业。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所以我们把推进韶山的新型工业化作为促进韶山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大力支持,给我们特批了一个省级工业园,就是韶山永泉科技园。这个科技园2006年9月份奠基,到现在正好一年,我们已经引进了8家企业,而且有2家企业已经开始生产。除了以这个工业园为平台,我们在全市其他适宜发展工业的地方,已经重点培育了29家规模工业企业,其中产值过亿元的有3家,税收收入过千万元的有1家。现在韶山已经形成了机电制造、精密铸造、生物制药、肉食加工四大产业集群,目前来势比较好。
我们讲的“生态靓市”:韶山除了有宝贵的政治资源之外,还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比较优势,(那就是)我们具有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韶山的“生态靓市”就是保护好韶山的自然生态,保持韶山碧水蓝天、青山绿地的生态环境,我们认为这是确保韶山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我们在韶山的发展思路上,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开发与节约并举,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乡的绿化、美化、净化。韶山号称“大氧吧”,全市现有林地15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居全省第一。韶山城市绿地率达到46.2%,人均新增绿地7.3平方米。现在韶山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在景中、园在城中、绿在窗前”的目标,我们的口号是“用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将韶山)建成一座生态化、自然化、人文化的风景型、旅游型精品城市。
人民网记者:韶山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杨 广:我们的第一个做法是严格保护现有森林,在森林的防火、防盗、防水土流失和防森林破坏活动方面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控制措施,进行保护,这是第一条。第二,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对韶山的林相进行改造。韶山的山很美,都绿起来了,但是我们讲,不但要“绿起来”,而且要把韶山现有的常绿林改造成为风景林,就是要“美起来”,使韶山四季有花,四季风光如画。(到时候)你们可以去感受一下。主要是这两条。
人民网记者:从您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韶山的规划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那么,要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韶山今后五年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呢?
杨 广:韶山的发展重点,我们考虑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产业发展。韶山现在是在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和自主发展能力,关键是抓产业。主要是四个方面的产业。我前面已经讲了,一是突出发展旅游产业。现在韶山的旅游,我们的定位是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谋划韶山的旅游产业,重点是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和旅游管理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实现韶山旅游从单一的瞻仰型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政务会展这几个方面来转变。二是培育发展新型工业。我们韶山的工业,是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就是走科技型、生态型、效益型的路子,三是发展现代农业。韶山农业的水平是比较高的,现在我们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现有的8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不断扶强扶优,同时引导农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园艺产业和现代养殖业,而且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做活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就是把农民的绿色产业和红色的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四是发展文化产业。韶山的文化底蕴很深厚,文化资源很丰富,所以我们现在是不断挖掘韶山的伟人文化、红色文化,还有舜帝的旅游文化资源,将文化产业作为韶山的战略产业来谋划、来推动。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策划出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文化精品,使文化精品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互为促进,相得益彰。这是讲的第一个重点:经济产业的发展。第二个重点是城市建设。韶山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为此我们打造了精品的旅游城市。我们的口号是“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把城市建设作为重点、作为景区来规划和建设”
人民网记者:您多次提到“红色旅游”这个概念,党中央也把韶山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号工程,大家可能对一号工程相对比较陌生,您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号工程,而一号工程的建设又会给韶山带来怎样的机遇呢?
杨 广:好的。一号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04年底确定的,当时党中央把韶山、井冈山、延安一起确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对韶山来讲,一号工程,我们认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韶山的关爱,体现了党中央抓根本、抓长远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眼光。为什么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体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过去的实践证明、党的革命、建设,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是胜利的,是正确的。我们国家将来的,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所以我们认为,体现了党中央卓越的政治眼光。韶山一号工程的建设,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对韶山本地人讲,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伟人负责的态度,按照“伟人故里、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谐韶山”为总体定位。在“一号工程”的建设理念上,突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个主题。通过“一号工程”全面展示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伟人风采,在“一号工程”的功能定位上,立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圣地,让这个工程融纪念性、教育性和休闲性为一体。在工程建设的原则上,坚持保护好原生态,做到“少征、少拆、少砍、少挖”。在工程建设的工作方法上,坚持集思广益,获得群众的认同。韶山“一号工程”的正式开始是在05年底,目前进展非常顺利,整个一号工程投资预计将达到4个多亿,目前已经完成投资将近3个亿。
尽管韶山的一号工程尚在实施当中,但是已经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民网记者:那您认为韶山的一号工程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后代教育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 广:会发挥非常好的作用。“一号工程”将完成铜像广场的改扩建、陈列馆的改扩建,还有毛主席文物馆的建设。通过这些纪念设施的展示,来反映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毛主席思想。通过“一号工程”的这些展示,可以很好地体现毛主席思想的精华。毛主席的思想精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是实事求是,第三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三条恰恰是当前和今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最宝贵的。毛泽东思想的这三条精华可以讲是我们党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人民网记者:请您谈谈您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杨 广: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对党的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胡总书记强调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就是大公无私,就是要为人民造福,就是要维护好、实现好、创造好,为人民谋利益和福祉、实惠,也就是说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就是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就是我理解的“为人民服务”。
人民网记者:您觉得韶山发展的优势在哪里,面临的难题是什么?今后,韶山将如何扬长避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杨 广:韶山有很多明显优势。第一个优势是韶山是伟人故里,毛主席家乡,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第二个优势,韶山具有自然生态优势。韶山山美水美,空气质量是全省全国第一,自然生态风光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我们巨大优势;第三个优势是文化优势,韶山因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得名,舜帝的文化就是道德的文化,对公民道德建设、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同时,伟人文化、毛泽东思想文化(优势)也是很明显的。还有一个优势是交通区位优势。韶山已融入长株潭“经济圈”,到长株潭不到一个小时,可说是长株潭的“后花园”。(韶山)具有这四个明显优势,而如何将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加快韶山发展,确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为世人所瞩目,中外的游客透过韶山看湘潭,看湖南,看中国,他们希望看到的韶山应该是与时俱进的韶山、繁荣富强的韶山,文明和谐的韶山,应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面高扬的旗帜。作为韶山人,我们不能够躺在伟人故里、革命摇篮的光环里,而应当发扬光大韶山精神,以毛主席他老人家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气魄,奋力加快韶山发展。所以我们把韶山的发展方向定位在“红色圣地、发展典范”,所以韶山应该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中,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在推进各项事业建设的进程中成为全省的窗口、全国的窗口,成为榜样,成为典范。基于这个考虑,我们把韶山作为圣地来保护,作为家园来建设,作为公园来管理。而要发挥韶山优势,主要是四条: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韶山的精神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个里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推动一个地方的发展。所以我们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引领韶山发展的主题词。
二是抢抓机遇。目前,韶山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步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中央到省委到湘潭市委,高度重视韶山发展。省委书记张春贤经常来韶山视察指导;最近中央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也到韶山来了。而且全国各地都在关注关心共建韶山。所以我们要抢抓这个机遇,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
三是加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韶山而言,应该是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快中求优,实现韶山跨越式发展。
四是提升韶山形象。韶山就是韶山。要使中外游客感觉到韶山就是毛主席家乡,感觉到这里是文明的、和谐的,是讲理念的,(感觉到)韶山的党风、政风、民风是非常好的。通过提升韶山形象,把我们的知名度转化为开放度,我们的影响力转化为竞争力,使韶山呈现出开放的形象、和谐的形象、文明的形象、人文化的形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