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纪念

首页 · 伟人风采 · 缅怀纪念 · 详细内容

毛泽东关心韶山农业

来源:史志办作者:苏小波发布时间:2010-11-05 10:04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毛泽东历来极为重视,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时期同样如此。

毛泽东关心农民,重视农业,往往把家乡与全国联在一起。通过了解家乡情况,总结家乡经验,借以指导全国。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他曾三次回到韶山,其中两次就是领导和考察家乡的农民运动。家乡农民运动的实践,为他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也为以后党领导农民运动摸索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家乡亲友纷纷投书毛泽东表示祝贺,并反映乡间工作情况和问题。为了解乡情民意,毛泽东总是在百忙中挤时间回信,并多次邀请亲友上京面谈。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他还指派专人甚至亲自回乡调查。

 

“要组织起来搞合作化”

1950年底,韶山土地改革顺利完成,人民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可是,全乡80%的农户耕牛农具资金不足,部分农户缺乏耕作技术,生产上遇到了不少困难。1951年春天,何光华(女,干属)、刘秀华(女,军属)、毛佑莲姐妹(有耕牛农具但缺乏耕作技术)四位妇女,冲破封建观念的偏见,发扬自强精神,组织了季节性换工互助组,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年冬,刘秀华、何光华分别以模范军属和模范互助组代表身份,同时出席湘潭县评模授奖大会。当时出席会议的17个互助组中,该组是唯一的妇女互助组,被评为甲等模范互助组,县里奖给她们一头大黄牛和一套新农具。

19522月,互助组扩大,由季节性转为常年性,并定名为刘秀华互助组。9月下旬,毛泽东少年时的老师李漱清和同学邹普勋,带着韶山党支部的汇报材料来到北京。与毛泽东见面,互叙旧情,分外高兴。李漱清将韶山乡互助合作的汇报材料递给毛泽东,毛泽东看了看说:“要组织起来搞合作化”。继而又对李漱清说:“当年您是主张废庙宇兴学校的,是个激进派!现在搞合作化,您老也要带个头。”毛泽东还强调:“土改分了田,一人一口,七石二斗。现在人民还不富裕,生产要发展,生活水平要提高呀!”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韶山的互助合作不断发展。当年冬天,刘秀华互助组扩大到17户。1953年,韶山乡所属引凤(现韶山村范围)、慈悦(现韶源村)两村404户中,互助组发展到46个,214户,占全乡总户数的53%。全乡互助组粮食亩产平均达275公斤,比1949年增加75公斤,刘秀华互助组亩产达278公斤,增长39%

 

“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19531216,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要求进行第一批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试点。随后,湘潭地委举办建社学习班。韶山乡派刘秀华、毛汉章、田谷丰参加学习。3人回乡后,根据中央精神,在乡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筹建韶山初级农业社。

195424,韶山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当时,转为初级社的有刘秀华、田梅生两个互助组18户、83人。刘秀华任社长,毛汉章任副社长。由于初级农业社土地、劳力按比例(土地40%、劳力60%)分红,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思想觉悟,规模适度,因地制宜地帮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因而社员积极性高,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韶山乡586户,不仅自己有足够的粮食,而且还有余粮。1953年卖余粮12万斤,1954年卖20万斤。是年12月,毛月秋给毛泽东写信,报告丰收喜悦,并转寄了1213韶山乡全体农民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阅信后十分高兴,立即批转中央其他领导人员阅。毛泽东还给毛月秋回了信,说收到毛月秋和全体农民的信十分高兴,并请转谢他对韶山乡党政同志及全体农民同志的好意。

1955年夏,韶山乡和云源乡(今韶山市杨林乡云源村)再次将互助合作情况,给毛泽东作了书面汇报。85,毛泽东同时给两个乡政府亲笔回信。在给韶山乡的信中写道:“互助合作大有发展,极为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毛泽东的两次回信,坚定了韶山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同年冬,韶山乡先后建立了韶山、韶北等12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加上8个互助组,组织起来的农户占全乡总人数的90%以上。其中,韶山初级社的粮食产量,平均亩产由试办头年的271.5公斤上升到293公斤;全社人均纯收入由27.98元增加到37.65元;每个劳工值由0.76元增加到1.35元,增长49%

 

“组织一个大社试试”

1955731,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10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有重点地试办高级社”。翌年110日,毛泽东到长沙检查农业合作化工作,在专列上召开了一次有省、地、县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当听到湖南入社农户占总户数的60%以上时,毛泽东说:“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超过50%,你们就主动了。我看,韶山可以组织一个大社试试。”此后,湖南就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4年初冬,韶山已成立高级社筹委会,经过地、县工作组的协助,韶山乡当时14个初级社、15个互助组和60户单干户,先后提交了加入高级社的申请书。1956117,韶山乡所辖韶山、韶光、韶北三个村613户、2803人,组成了韶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毛伟昂任党支部书记,毛仁秋任社长,庞仁广任副社长。至195712月,韶山、如意两乡合并为韶山乡,全乡高级社发展到11个,各社都建立了对军属、烈属、五保户、困难户劳动工分补贴和生活费照顾的制度。

 

亲临韶山视察

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出现的“左”的错误,党中央和毛泽东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1959429日,毛泽东起草了《党内通讯》。内容包括包产、密植、节约粮食、播种面积、机械化等六个方面,非常具体。在通讯里,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批评了不讲真话的人。他强调指出:“老实人是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这个通讯一竿子插到底,发至生产小队,与群众直接见面。同年625日至27日,毛泽东还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对贯彻通讯内容进行调查。当他发现土地冲塘上边的田里种的是松树、漆树苗时,毛泽东对周小舟等人说:“中国是个六亿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件大事,林业不要与农业争地,你们要妥善解决。”当毛霞生回答粮食亩产800斤时,毛泽东不以为然地说:“我看,每亩扮500斤,就谢天谢地了。”当在竹山坝看到水稻密植有“3×6”寸时,毛泽东对毛继生等人说:“你们干部、老农、青年来个三结合,共同研究,做到合理密植,科学种田。”626日傍晚,毛泽东设便餐招待父老乡亲。毛泽东还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与他们座谈。说:“有些人,我冒回,盼我回,我回了,又不同我讲真话。”当父老乡亲反映“不合理密植、深耕,虚报产量,社员口粮少,干部多吃多占、打人骂人”等问题后,毛泽东称他们是“老积极”。“你们讲得好,要不是在家乡,在韶山,我听不到这些真实意见。”

 

两次派调查组来韶山调查

19613月下旬,毛泽东派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胡乔木率中央调查组来韶山公社韶山大队,就中央刚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直接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调查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韶山公社党委,在社员自主决定的前提下,胡乔木蹲点的韶山大队旺冲生产队,于412宣布解散食堂。14日,胡乔木给正在湖南视察的毛泽东写了封信,并呈送《关于在韶山公社解散公共食堂问题的报告》等4个材料。15日,毛泽东批示:要张平化将其印发给湖南“三级干部会议”的同志予以讨论。16日,韶山公社党委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讨论研究食堂、山林、包产等问题,并介绍了旺冲解散公共食堂的经验。到21日止,公社211个食堂,解散了204个,成为湖南省最早解散公共食堂的公社。28日,湖南省委转发了韶山公社党委解决公共食堂的报告,要求各地、市、县委,立即仔细阅读,并派一位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副书记,深入到一个食堂进行调查研究和试验,以便取得直接经验,在全省“三级干部会”后,有组织地处理好一部分或大部分食堂散伙问题。426,中共中央将此精神传达到各省、市、自治区。至5月中旬,韶山全区1033个食堂全部解散,并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深受群众的拥护。

19623月,继胡乔木调查组入队正好一年零一天(引自毛再燧记录)后,毛泽东派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田家英,率17人组成的调查组来到韶山大队,就贯彻执行《六十条》的情况、问题和恢复生产进行调查。重点放在所有制问题上。当时,韶山已取消了公共食堂,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了生产小队,社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生产、生活均有较大转机。但不少社员要求包产到户或分田到户。调查组还到了大坪大队(毛泽东外祖家)、宁乡的炭子冲大队(刘少奇家乡)进行调查。先后写出了《关于经营管理的若干问题(原韶山大队、大坪大队、炭子冲大队情况综合)》、《关于民主办队的调查》、《目前农村中应允许有多种多样的所有制》等数十个调查材料或建议。他们回到北京,已是同年6月底。

由于两个调查组的协助和指导,进一步恢复、发展了生产。1961年,韶山全区稻谷总产达0.98万吨,平均亩产145公斤,虽然低于高级社时期,但分别比1960年增长21%25%1962年稻谷总产1.26万吨,平均亩产188公斤,又比上年分别增长41.5%、近30%

 

要发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

1964年,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韶山同全国各地一样,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期间,省内外各地出于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给韶山送来了东西,而毛泽东却极不赞成。

19691112,毛泽东来湖南视察听取黎原、华国锋关于湖南形势、农业生产和解放干部等方面的情况汇报。汇报中谈到了韶山农业学大寨的情况,毛泽东有针对性地说:“大寨好,好就好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韶山人民要发扬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精神。”随后,华国锋将此指示传达给了韶山。同年1227日,中共湖南省韶山区核心领导小组作出了《关于贯彻执行毛泽东‘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指示的决定》,在全区人民中掀起了一个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毛泽东指示的热潮。

1970103,华国锋来韶山检查落实毛泽东“指示”的情况。他说:“毛泽东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指示,我们抓得不够,省机关出了点子,好心地给韶山东西……上海拖拉机厂送来拖拉机,结果使韶山人民欠了很多货款”(引自韶山区委副书记张汉斌记录本)。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本身持否定态度,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农业学大寨中,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那种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韶山区委自筹或贷款还清了上海拖拉机厂的全部货款;部分社员中“吃饭靠统销,建设靠贷款,生产靠支援”的思想获得了转变。自1964年至19748月,韶山新增塘坝1010处,小Ⅰ型水库一座、小Ⅱ型水库31座,改河30公里,修大小渠道340多公里,电力排灌17处,总蓄引提水量增加2300多万立方米,旱涝保收面积增加40%,达到总田亩的86%,平整土地4000多亩,开荒造林54400多亩。特别是在1970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的推动下,打响了治理“韶河”的战斗。1972年至1974年,先后自筹资金45.9万元,粮食55.7万斤。自烧石灰3370吨,自备工具45256件。组织16000名劳动大军,奋战三个冬春,把一条25.6公里“暴雨满垅淹,无雨两岸干”的旧韶河,改造成为民造福的新韶河。为韶河两岸近2万亩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0年,按各个时期不变价格计算,韶山区农业总产值达1699万元,为1958年的3.44倍,稻谷总产43380吨,平均亩产332公斤,分别为1958年的2.96倍、1.3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