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首页 · 伟人风采 · 相关报道 · 详细内容

他是毛泽东的上司,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南陈北李外的第三号巨星

来源:天下韶山网作者:天下韶山网发布时间:2018-05-25 00:00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在中共党史上,南陈北李是如日月高悬的创始人物,而张申府,曾是南陈北李之外的第三号巨星。陈独秀曾明确指出:在北京,建党的事只有李大钊和张申府两个人可以谈。然而,这颗巨星却半路消隐,只留下了党史里语焉不详的三两处记载。

  

 

  张申府

  张申府,河北献县人,名崧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当他21岁考入北大哲学系时,却因在中学时即对数学很感兴趣而托关系转到数学系,而到了数学系,又不能忘情哲学。不过,张申府还没毕业时,独具慧眼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已决定将他留校任教。经由同学郭晓峰介绍,张申府结识了李大钊——郭晓峰与李同为河北乐亭老乡。1917年,李大钊经章士钊推荐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其时,正为教授预科的张申府课程不多,遂应李大钊之请到图书馆帮忙,负责登录室工作。

  在张申府手下,有一位和他同龄的青年,操着湖南口音,也担任图书登录工作。一天,这位青年因把一叠图书卡片写得太潦草,被张申府勒令返工。此举对张申府来说,原是分内之事,却在不经意间伤害了这位自尊心极强的年轻人。多年后,这位年轻人在回忆起当年的北大生活时曾说:“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这位图书馆助理员就是毛泽东。

  

 

  张申府(左)与周恩来等人合影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派魏金斯基来华,旨在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在见了此前一直不遗余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及张申府后,李大钊介绍魏金斯基前往上海,拜会已赴沪的陈独秀。之后,陈独秀在给张申府的信中明确指出:在北京,建党的事只有李大钊和你两个人可以谈。

  当京沪两地决定各自发展党员并筹备建党后,李大钊和张申府准备发展的第一个对象,便是天津严氏小学女教师刘清扬——此人乃周恩来、邓颖超的朋友,觉悟社领导人之一。可惜,刘清扬当时对党组织不太理解,婉言谢绝。于是,李大钊发展了北大学生领袖张国焘,张便成为中共在北方的除了李大钊和张申府之外的第三名党员。

  1921年新年第一天,张受命乘坐邮轮歌狄娜号头等舱,远赴法国。他的公开身份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的秘书,实际上是受蔡之托出任设在里昂的法华教育会教员,薪水为800法郎,这在当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

  临行前,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曾找张申府谈话,希望他在欧洲发展党员。有意思的是,就是在这趟赴法国的邮轮上,张申府将刘清扬追到手,刘清扬终于成了张申府发展的第一个党员。紧接着,他和刘清扬成了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而30多年后,当周恩来已贵为共和国总理时,还曾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我感谢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两人介绍入党的。”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但张申府因时间紧、路途远而未回国。1922年春,张申府、刘清扬和周恩来三人坐火车由法赴德。正是在德国,张申府和周恩来一起,介绍了另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加入中共——朱德。那时的朱德,在国内已是军界知名人物,此时却抛弃了优裕的生活,到欧洲寻求出路。他的忠厚让张申府记忆深刻:“大家坐在一起说话,他却悄悄地忙着做事或是忙着做饭去了。”

  

 

  张申府(左下)

  1923年,经李大钊推荐,张申府南下广州,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出任政治部副主任,同时还兼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的教授和图书馆馆长。

  当时,负责黄埔军校筹备工作的廖仲恺和戴季陶希望张申府推荐一些在国外学习的人才,张申府便开列了一个15人的名单,名单上的第一位便是同游欧洲的周恩来,正是经由张申府推荐,年轻的周恩来来到黄埔,后来出任政治部主任要职。

  原本,张申府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一路瞩目,可惜,1925年的那场关于统一战线问题的论争,断送了他可圈可点的大好前程。张申府的否定发言,遭到张太雷和蔡和森的反对,蔡和森甚至批评张申府幼稚可笑。张申府竟勃然大怒,乃至拂袖而去。即使周恩来追了出来,表示赞同张申府的意见,请求张不要就此脱党,张依然不为所动。于是乎,张申府便从党的创始人一下子变为主动脱党者,后来的党史上,对他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语焉不详,也算其来有因。

  从此,张申府与日益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渐行渐远,这成了张申府一生中最后悔的事,而彭真也在上世纪50年代与他相见时感叹说:如果你没有脱党就好了。